壑源茶是宋代中国民间私焙贡茶的典型代表,与北苑官焙在中国贡茶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。壑源与北苑仅一山之隔,宋时同隶建州吉苑里所辖,壑源所产“壑源茶、壑源佳品、壑源春、叶家春、叶家白”等名茶饮誉华厦。
宋徽宗赵佶《大观茶论》载:“本朝之兴,岁修建溪之贡,龙团凤饼,名冠天下,壑源之品,亦自此盛”。宋.宋子安《东溪试茶录》壑源叶源附章,专述壑源与北苑御茶园地理分布、自然条件及茶叶品质等。
曾巩《方推官寄新茶》诗:“采摘东溪最上春,壑源诸叶品尤新”。黄庭坚《谢送碾壑源拣芽》“壑源包贡第一春,缃奁碾香供玉食”。苏东坡《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》诗:“仙山灵草湿得去…..从来佳茗似佳人” 陆 游《谢王彥光提刑见访并送茶》遙想解酲须底物,隆兴第一壑源春。米芾《苕溪诗帖》曾几:《谢人送壑源绝品云九重所赐也》等。名家赞壑源茶品,写壑源比比皆是。
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[1]
苏 轼[2]
仙山灵草湿行云[3],洗遍香肌粉未匀。
明月来投玉川子[4],清风吹破武林春[5]。
要知玉雪心肠好[6],不是膏油首面新[7]。
戏作小诗君一笑, 从来佳茗似佳人[8]。
《苏轼诗集》第4册1696页
【注释】
[1]曹辅:字载德,沙县人。宋元符进士,历秘书省正字。徽宗多微行,辅上疏切谏,编管郴州六年,怡然不介意。靖康中,累官签书。高宗即仍旧职,未几卒。壑源(今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福源自然村),壑源私焙与北苑官焙齐名。壑源试焙新茶,即壑源佳品。
[2] 苏 轼(1036-1101):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眉州眉山(今属四川)人。嘉祐间进士。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,知密州、徐州、湖州。因反对王安石新法,累遭贬谪。其间任翰林学士,出知杭州、颖州,官至礼部尚书。后又贬谪惠州、儋州。北还后,病死于常州,追谥文忠。与父洵弟辙,合称“三苏”,其学识渊渊博,诗、书、文、画、词都有极高造诣。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,其诗清新,其词豪放,其书尤长行、楷,与黄庭坚等并称宋四大书家,善绘竹。著有《东坡集》等。
[3]仙山:此指茶山;灵草:指茶芽;湿行云:指茶芽为流动着的云雾所湿润。言山之高,上多云雾,因而茶叶自然品质好。
[4]玉川子:唐卢仝号,这里苏轼用以自比;明月:指团茶。这句是说曹辅把壑源茶送到苏轼家。
[5]武林:旧时杭州的别称,以武林山得名。
[6]玉雪:指不加膏油的茶叶;心肠:此指茶叶的内质。
[7]膏油:指在茶饼面上涂一层膏油,这是当时流行的一种作法。
[8]佳茗:好茶;佳人:美女。美女也不在妆饰。
从诗题可以知道,苏东坡的这件大作是一首唱和诗。宋哲宗元佑五年(公元1090年)春,福建壑源山上的新茶面市,其时在闽地任转运判官的曹辅,给远在杭州任太守的老朋友苏东坡寄了些壑源茶,并依照当时文人交往的惯例,同时呈上自己所写的一首七律。酷爱饮茶的苏东坡品尝新茗后有感而发,和诗答谢。历史上,曹辅也是有名的谏臣,官声颇好,而苏东坡的和诗则一纸风行,千年不朽。从此,历代茶人,无论是种茶的、制茶的、鬻茶的还是喝茶的,也无论是真风流还是假风雅,莫不争相传诵。
壑源;位福建省建瓯市东峰镇裴桥村,即今福源自然村。
张维良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,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专业委员会会长,华夏室内乐团团长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。... 张维良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,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笛子专业委员会会长,华夏室内乐团团长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、南京东南大学名誉教授。
福建建瓯北苑、壑源茶名冠天下,苏轼则戏把佳茗当佳人。茶的香、甘、醇美,总是使人充满美丽的想像。茶如美人,如何能不一亲芳泽呢。音乐一开始,轻柔的女声吟唱,使想见美人款步轻移,即回应诗中[戏作小诗]的游戏心情,也加深了茶如佳人的愉悦想像。
|
评论